(资料图片)
新民晚报讯(记者郜阳)昨天(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崇明生态研究院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共创地球可持续发展活动。专家学者齐聚崇明,关注生态保护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探讨双碳背景下的盐碱地生态改良对策,并与学校师生一同种植红麻。
崇明岛作为沉积岛,在形成陆地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海水的浸渍与侧渗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为了解决新生湿地土地盐碱性的问题,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与崇明生态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江苏农道禾丰(江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大农业组成产学研一体化攻坚团队,以崇明为样本,为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基于红麻系统生态设计的土壤改良技术、数字化农业支撑技术、生态产业链,让盐碱地变“宝藏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红麻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纤维作物,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储存土壤中的盐碱以及铅、铜等重金属成分,可以穿透犁底层和板结区域,在2-5年内将土地质量提高至基本耕地水平。
红麻不仅生态价值不容小觑,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红麻纤维作为自然纤维,是优质的轻纺工业原料,因具有吸湿、透气、抑菌、可降解等功能而备受市场青睐,常用于纺织麻袋、麻布和地毯底布等;麻秆还能加工成板材和活性炭。
“崇明生态研究院近期计划大力推进红麻产业,建立人才基地,以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助力红麻产业在崇明岛落地生根。”崇明生态研究院院长由文辉表示。
据悉,这是首次系统化将红麻种植在崇明岛的盐碱土地上。这片红麻种植科研田,将成为“双碳”背景下华东师大支持低碳行动、生态产业开发、以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新地标。同时,这片科研田还提供了丰富的劳育、创新创业实践和科普教育资源,未来该校将进一步围绕红麻种植,将科研田实践融入学校课程思政,同时将红麻的种植研究全周期融入第二课题开展党建和劳育活动。
下一步,一体化攻坚团队将面向崇明沿海湿地、横沙新生地等数万亩盐碱化土地大范围规划基于杂交红麻的生态治理,并推动生态产业链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今后,团队将持续探索盐碱土壤生态治理的“华东师大模式”,并在更多地区复制推广。
当天,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还与农道和丰(江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形成三方合作协议。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