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资料图)
6月21日,上海华谊集团对外披露,其新能源项目“2000吨/年新能源正极材料(一期工程)”,已经打通生产流程,处于小批量生产和客户送样测试阶段,并且获得了部分客户的认证。2022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95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将超过360万吨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23%。华谊集团研发的锂电正极材料一旦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或将很快进入量产,值得业界持续关注新进展。
据了解,华谊集团的锂电正极材料技术来自陶氏公司授权。2018年1月,陶氏公司与华谊集团签署技术许可协议,由陶氏非排他性地授权先进的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技术,助力华谊集团加速车用锂电池的深入研发和产品商用化进程,从而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陶氏公司向华谊集团授权的技术为两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LMFP)和锂镍锰钴氧化物(NMC)。
根据协议,华谊集团不仅可以从事该技术的深化研究和开发,还非排他性地拥有该技术衍生电池材料的制造、使用、销售和专利申请的权利,而且还可以利用与此技术同时转让的相关实验资源,并与陶氏公司一起,在更广泛的商业领域内共同推动该技术的商业应用。
陶氏公司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拥有多项核心的材料科学技术,包括正负极材料、正负极粘结剂工艺、电解液等,对于提升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安全性能等指标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据目前各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预计2023年下半年很有可能将迎来磷酸锰铁锂产能的第一波释放,新能源车市场将有配备磷酸锰铁锂系动力电池的车型推出,储能领域的应用也将有更多新进展出现。此外,由于磷酸锰铁锂继承了磷酸铁锂的橄榄石型结构、高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如果将磷酸锰铁锂与三元材料混合使用,复合材料将兼具两者的优势性能,大大改善三元材料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同时降低三元成本。据容百科技旗下企业斯科兰德的实验数据,锰铁锂与8系三元复合后的能量密度与5系三元相近,不仅循环寿命提升近30%,成本也降低了30%,同时安全性能大大改善,可以降低对镍、钴等贵金属的使用量。磷酸锰铁锂极有可能对低镍三元市场产生替代效应。
来源:慧正资讯、慧聪化工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