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资料图)
夏至时节,万物繁茂。走近泗县草庙镇通海村得稻蛭共养基地,在一垄垄长条状的水箱里,一颗颗稻苗透过漂浮板的圆孔探出了绿油油的“小脑袋”,自由地吮吸着夏日的阳光和雨露。这是草庙镇通海村稻蛭共养特色产业模式下常见的一景,也是通海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草庙镇通海村稻蛭共养特色产业模式。位伟勤摄
水蛭,俗称蚂蟥,说起这个名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吸血虫”。但在草庙镇通海村村民的眼里,一条条软绵绵的水蛭却成为了致富的宝贝。2023年,草庙镇通海村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合作社作用,通过村民转租74亩土地用于稻蛭共养,共计投资370万元资金,积极探索“水蛭+水稻”共生的复合型种养殖模式。农田下层养水蛭,上层种水稻,水稻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为水蛭提供舒适、阴凉的生长环境,水蛭的排泄物则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了互利共生的产业生态圈。
制作完成的水蛭干品。位伟勤摄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通海村水蛭亩产可达到800斤左右,漂浮水稻也在每亩1200斤左右。预计一年纯收入200万元,后期稳定发展,由村合作社入股分红,村集体经济有望再上新台阶。”通海村党总支书记金殿玲说道。
泗县草庙镇通海村根据自身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养殖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出集种植水稻、养殖水蛭为一体的稻蛭共养生产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实现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徐徐铺展。(位伟勤)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