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武汉6月9日电题:快舟火箭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社记者谭元斌
6月9日10时35分,命名为“快舟·锐科激光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将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龙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让现场和远在武汉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一片欢呼。
“快舟·锐科激光号”是一枚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产业园总装的火箭。从零散器件到发射升空,这枚火箭经历了产品齐套、舱段装配及总检查测试、运输体状态装配及总检查测试、厂房内全箭总装测试、发射场总装测试五大阶段。设计师、工人和质量人员在每一颗螺钉、每一根线缆、每一个代码、每一处缝隙、每一环操作上的“严、慎、细、实”,“炼”成了这枚火箭。
快舟系列火箭是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截至目前,已执行25次发射任务,将3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今年,快舟系列火箭预计执行8至10次履约任务。面对较往年翻番的任务量,为保证各要素齐全、各环节通畅,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和外协人员在总装总调中心集结办公,“浓缩”时间和空间,合并“第一现场”、打造“第一效率”,让以往的“多方”“多轮”沟通实现“1秒转场”,借助过程创新、流程创新挖掘释放潜能。
不久前,完成厂房内全箭总装测试的“快舟·锐科激光号”从火箭产业园启程发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6月初完成发射场总装测试,6月9日上午点火升空。
在快舟产业园总装厂房内,一句“产品就像一朵花,枝繁叶茂靠大家”的红色标语分外醒目。“这里的‘大家’,不仅指公司全体员工,还包括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参与者。”现场负责人刘欣告诉记者。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了快舟系列火箭。记者了解到,国有控股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并完成第一批核心骨干持股,为火箭型谱研制和公司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目前,公司已具备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试验以及液氧甲烷发动机总装、冷态试验的“一站式”能力,年产能达到30发至40发。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